4118ccm云顶集团举办“导师大讲堂”第三十讲:电化学表面增强红外光谱法发展及应用
2023年12月18日4118ccm云顶集团在三教502开展了“电化学表面增强红外光谱”讲座。本次讲座邀请了复旦大学讲席教授蔡文斌,4118ccm云顶集团各年级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在讲座中,蔡文斌教授简单介绍了传统电化学方法,接着聊到电化学反射红外光谱,表面红外选律还有电化学反射红外光谱光路设计,重点讲了电化学ATR-SEIRAS的红外窗口对比,并且提到了ATR-SEIRAS薄膜电极的构建和纳米薄膜电极的湿法构建。
蔡教授向大家介绍道,随着红外光源和光谱仪器的发展,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方法和技术不断提升。如开发出适用于原位光谱的暂态测量方法,发展微秒级分辨率的快速时间分辨光谱,搭建波长覆盖到远红外区的高功率和高准直的红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等,进一步提高对电化学反应中的短寿命、低浓度中间物种检测的灵敏度和分辨率,推动对电化学表界面动态过程的深入研究,促进电化学基础理论的发展。总之,电化学反射红外光谱是一种强大的工具,不仅可以帮助理解电化学反应的机理,而且还可以预测和控制这些反应,从而推动电化学领域的发展。ATR-SEIRAS(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 Surface-Enhanced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是一种用于研究表面物种的光谱学方法。这种方法利用纳米结构金属薄膜增强光在棱镜和金属膜之间界面的吸收。在实际操作中,通常会使用一个包含棱镜和两个镜子的典型ATR配置 )。镜子的作用是将红外光束引导进入棱镜并收集反射回来的光束。这样就能实现对目标分子在棱镜和金属膜之间界面的增强吸收 。此外,ATR-SEIRAS被广泛应用于实时监测生物事件的现场和实时情况,并且是一种无标记且不干扰的方法。总的来说,由于其高灵敏度,ATR-SEIRAS非常适合用于时间分辨率的振动光谱学研究电极-电解质界面。同时,它也被广泛应用于实时监测生物事件的现场和实时情况,是一种无标记且不干扰的方法。
在讲座最后,蔡教授以简洁而明确的方式对同学们的问题进行阐述,能够清晰地解决听众的问题和疑惑,并给予专业的建议和指导,大家受益匪浅。
蔡文斌,复旦大学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独立PI。1989.7和1992.3于上海科技大学(现上海大学)化学系先后获工学学士(应用化学)和理学硕士(物理化学)。1995.7 获复旦大学理学博士(物理化学)。1995.8-1997.7 厦门大学化学系和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1997.8-1999.3 日本北海道大学触媒化学研究中心任文部省COE研究员。1999.6-2002.6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化学系访问学者兼博士后研究员。2002.7 作为校优秀青年人才引进到复旦大学化学系,聘为教授,2003.1评为博士生导师。负责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重大仪器研制专项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含第一、二单位)和面上项目6项、上海市科委基础重点基金2项及国际合作项目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企业项目4项等。在国际主流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180余篇,Google Scholar引用10000余次,他引8000余次,获8项发明专利授权,参与编写书目3本,在国际性学术会议上作大会、主题和邀请报告共25次。2003年获上海市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奖励;2004年入选首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04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序2);2020年获得2019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