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8ccm云顶集团举办“导师大讲堂”第二十八讲:复杂水体中低浓度新污染物的精准去除方法研究
12月4日,4118ccm云顶集团在三教502开展了“复杂水体中低浓度新污染物的精准去除方法研究”。本次的讲座邀请同济大学赵国华教授,李巧霞教授担任主持人,公司各年级的同学参加此次讲座。
赵国华老师在短暂的自我介绍后,首先介绍了本项目的研究背景:在如今,针对常规的污染物的去除,已经有了各种成熟的水污染控制技术,有生化的方法,有物理化学的方法,甚至发展出了各种各样的高级氧化技术。并且国家越来越重视对于水污染的控制,制订了一系列的标准,如:《城镇污水处理污染物排放标准》。严格控制了COD,BODS和SS等等的排放指标。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新污染物在水环境中层出不穷。比如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微塑料等等。污染物的种类越来越多,分布也越来越广泛。因此,近年来新污染物备受关注,成为了水处理的热点和难点。就此背景下,赵国华教授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了去精准去除这些新污染物,那我们所遇到的难点有哪些呢?难点一,水中特征有机污染物往往浓度非常的低。通常为μg/L,甚至是ng/L,并且哪怕浓度如此的低,它们依旧呈现出非常高的毒性。难点二,复杂介质体系,与多种高浓度,可生化,易氧化的其他污染物共存,这些低浓度,高毒性,难氧化污染物往往最难去除。并且不仅自身难处理,还会导致处理体系可生化性差。
在讲座中,赵国华教授介绍了其对于复杂水体构建出的多种具有选择识别功能的光电催化降解新方法:基于有序单晶体表面分子印记功能识别。基于表面化学键作用识别。基于晶面酸碱配位作用识别。基于表面亲疏水相互相作用识别。基于伪模板分子印记新技术对同一类特征污染物识别。而这些方法,实现了复杂体系中特征污染物选择性优先去除酚类,雌激素类,酞酸酯类,硫或卤代污染物和手性农药污染物中非活性对映体等。
最后,李巧霞教授对此次讲座进行了总结。李教授并且用赵国华教授对于科研的认真严谨的态度来激励各位同学,希望各位同学能在学术道路上不断探索,在文章的发表上精益求精。
赵国华,同济大学长聘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领军人才,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得清华大学硕士学位和同济大学博士学位,并留学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曾先后担任同济大学化学系系主任、理学部党委书记、理学部副主任,以及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学科委员、同济大学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化学学科委员会主任等学术工作。致力于光电催化与环境化学交叉研究,主持承担了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8项面上项目,1项国家科技部863项目以及多项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等。以通讯作者发表一区论文210余篇,包括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al Edition、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代表性研究论文,以及Chemical Society Reviews、Advanced Science综述论文,二十多篇论文被选为国际一流期刊的封面论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0余项,并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
(供稿人:崔裕春)